电话:010-82851088
邮箱:bj@hjg.org.cn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最美大学:
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既有名将名师,又有优秀校园建筑的中国最美大学
文小平
1931年12月,时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关于何谓好的大学,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军事工程学院这所大学既有大师,又有大楼。
(一)“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一所好大学首先要拥有一批大师。
哈军工初创时期,从全国教育,科技,生产建设部门和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调来几十位教授,专家,形成了一支老教师队伍。他们中许多是从欧美国家留学归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加拿大和日本,于是调皮的年轻干部戏称他们为“八国联军”)。不少声望高的教授是周恩来总理签署的调令,进入学院的。著名弹道学专家张述祖教授,是这批大师的代表人物,曾担任原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副主任,学院第一任科学教育部部长;空气动力学专家曹鹤荪教授,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教务长,学院第一任教务处处长;火箭技术专家任新民教授,学院第一任教务处副处长;中国第一位女海洋学家、近代地理学创始人之一刘恩兰教授;周明鸂、梁守槃、曾石虞、卢庆骏、孙本旺、马明德、岳劼毅,钱学森大师的高足庄逢甘、罗时钧,都是各学术领域的优秀学者和专家;钱学森从美国返国后,首先走访的高等院校就是军事工程学院,以后,又多次来到这所学院和后来的国防科技大学,对学院的办学思想、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这所学院拥有一个优秀的校园建筑
优秀的校园建筑,它展现的是一种物质环境文化,蕴含其中的文化和精神是这所学校保持特色的必要条件。
2018年5月1日出版的《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刊载了一组《最美大学。在国宝建筑中读书是怎样的体验》文章,介绍了我国20多处美轮美奂、历史悠久的大学校园建筑,其中包括:燕园、清华园、现今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的原金陵大学和中央大学校园、珞珈山上的武汉大学、岳麓山下的湖南大学、开封市明伦街上的河南大学等。这些校园建筑,或东方韵味,或西式风情,或中西合璧,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堪称国宝建筑,并成为许多大学学子学习和生活的场所。这些建筑在无言地告诉所有人:这,就是最美的大学。
这组文章写得很美,如果再补充一个大学校园建筑--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的校园建筑,这组文章就更完美了。作为优秀的物质文化遗存,坐落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庙街上的军事工程学院(现今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址),由五座教学大楼组成的“大屋顶”建筑群,气势恢宏,浑厚典雅。那大屋顶正脊两端昂首翘尾的啸天虎,那四条垂脊上英姿威武的解放军骑士和跟随其后的一列列武器装备模型,以其独特的创意,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更蕴含着独具特色的哈军工文化,折射出这所院校的灵魂和精神。作为培养高级军事技术人才的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这座建筑群成了不朽的物质见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这五座大楼,在中国建筑史上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的建筑群,它应该申请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建筑。
所以,书写中国建筑史上优秀的校园建筑,不能不提哈军工。
的确,这所学院是一所“既拥有大师,又拥有大楼”的大学。
(三)这所学院不仅拥有大师,还拥有名将
军事工程学院不是地方院校,是一所高等军事工程技术学府,在陈赓院长麾下,集结了一批我军优秀的高级将领,分别担任院、部、系的领导职务,他们是:
学院副院长、第二任院长刘居英,曾任中朝前方联合铁路运输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高级将领中的大学生,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学院第二任政治委员谢有法,曾任解放军第九兵团政治部主任、优秀的政治工作者;还有学院副政治委员刘有光,教育长徐立行,政治部主任张衍,五位系主任唐铎、赵唯刚、徐介藩,黄景文、唐凯等文武兼备的专家型老干部。他们忠诚军事教育事业,把自己的精力、胆识和智慧,献给了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建与发展。
这样,在哈军工,既有名将,又有名师,老干部和老教师“两老办院”,团结建院。
名将引领方向、名师传道授业、大楼美轮美奂,一所院校三者兼备,这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是绝无仅有的,至今没有二例。哈军工是一所既拥有名将名师,又拥有优秀校园建筑的中国最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