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校友会
新闻动态
难忘哈军工
哈军工精神研究
母校信息
诗书影画
合唱团
新闻动态
校友会新闻
校友会活动
联系我们
电话:010-82851088
邮箱:bj@hjg.org.cn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校友会新闻
抗大访谈(四)抗大寻根行
来源:本站
发布者:丁宇红
日期:2018-05-04
一提到抗大(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让人立即想到的是革命圣地延安。我一直以为:抗大-----这所在抗日战争中为党培养了成千上万军政干部,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的伟大学校,诞生在延安,而且一直在延安办学直到抗战胜利。当我们哈军工北京校友会的杨立同学提出要到河北邢台浆水的抗大陈列馆游学时,我才知道:原来抗大还在河北办过学。
我的爸爸和妈妈都曾在抗大学习、工作过。作为抗大后人,我对抗大有着特殊的感情,但对抗大的历史却不很清楚。这次去游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憾。既然抗大在不同的地点办过学,那么抗大都到过哪里?我的父母是在哪个时期到抗大的?他们到过邢台浆水吗?我问弟弟们,现定居广州的二弟告诉我,他曾在北京的家里看到有本书叫《抗大在浆水》(1989年出版)。我赶紧翻箱倒柜查找爸妈的履历,终于在电脑中找到了妈妈去世时单位写的悼词。还找到一页纸上写着父亲的简历,夹在一本书中,是我的笔迹,但何时写的想不起来了。读了他们的简历,我惊喜地发现:从1939年抗大总校根据党中央指示离开延安,挺进华北敌后办学直至1943年重返陕北,他们都曾在抗大总校学习、工作、战斗过。先后当过学员、教员、政治指导员、宣传干事、宣传股长等。
现在,距离他们离开浆水已经75年过去了,我还能找到他们当年的踪迹吗?带着疑问,怀着兴奋的心情,我和20几个哈军工校友们踏上了寻根之旅。
2018年4月16日,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清晨,我们从北京出发乘高铁2个小时到达邢台。抗大陈列馆名誉馆长苏北亲自到车站接我们,然后乘大巴前往邢台县浆水镇,入住前南峪培训基地宾馆。一路上饱览了太行山腹地的壮美风光。下午参观位于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的抗大陈列馆。这所于1997年筹建,1999年9月28日正式开馆的宏伟建筑,是全国建馆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所全面反映抗大校史的陈列馆。晚上和陈列馆领导及工作人员举办了“传承抗大精神,走好新时代的抗大路”联谊会。为此联谊会,我们在北京排练了几个小节目。原以为只是联谊会,会上听了苏北馆长的讲话,才知道4月16日正是80年前抗大第四期开学的特殊日子!80年前,毛泽东主席在抗大第四期开学典礼上讲话,第一次提出了“三八作风”是抗大的办学方针。当联谊会在全体人员高唱“抗大校歌”中结束时,我真有一种穿越时空、和当年意气风发的抗大学员们坐在一起高唱校歌的感觉!同时回忆起了53年前我迈进哈军工大门,开学典礼上聆听刘居英院长讲话,让我们牢记毛主席在《训词》中的教导“保持和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特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概”,哈军工的教学方针和抗大一脉相承!
从4月16日这一天开始到4月20日返京,在这短短的5天时间里,在邢台浆水这个抗大的熔炉中,在抗大陈列馆领导的精心安排下,我们收获满满,始终热血沸腾,惊喜不断。在这5天里,我们参观了抗大陈列馆、抗大碑林、前南峪村抗大总校校部旧址群、抗大纪念碑、安庄抗大卫生处旧址、英谈古镇八路军总部旧址。游览了紫金山、太行邢襄古镇、邢台酒文化博物馆。
在这里,我们重温了抗大在抗日战争极其困难和险恶的环境中办学、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看到了当年我们的父辈们怀着救国救民、誓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坚定信念,在抗大这所革命的摇篮里,努力学习、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了解了革命老区的人民与抗大患难与共、并肩作战、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掩护抗大师生的鱼水深情。
在这里,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活了,他们的身影就活跃在这些农舍里,活跃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中,活跃在这里的一草一木中。
在这里,我们惊喜地得知前南峪村50多年来坚持集体经济、走集体致富的道路,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典型事实。我看到如今的村里一排排整齐的农家院,从外观上分不出哪家是干部的,哪家是老百姓的。村中街道整洁,看不到垃圾成堆;空气清新,闻不到一般农村常有的鸡狗猪粪的味道。抗大纪念碑矗立在村头,村中心完整保留下的抗大总校旧址老屋群落,虽历尽沧桑、旧颜斑驳,但与如今的新宅和谐相伴,静静地述说着这里不平凡的历史。村子建设的果木示范园里,洁白的苹果花正盛开,核桃树、柿子树以及从国外引进的樱桃等优良果木,枝繁叶茂美不胜收!
通过介绍,我们得知和全国农村(例如华西村)相比,这里不是最富裕的,但村中百姓的幸福指数却是最高的。这得益于前南峪村有个了不起的带头人,有个坚定团结正确的党员领导班子。这个班子的成员忠实传承抗大的优良传统,不谋私利,一心为民。有了他们,才不会出现贪得无厌的地头老虎,才不会形成官民之间的贫富巨差,才会为了保住清山绿水而果断关掉虽能赚钱但有污染的村办企业。同时也得益于革命老区的百姓们,正是由于在他们的血液里浸透着抗大的红色基因,他们才会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通过民主表决,多数人赞成坚持集体经济、走共同致富的道路。他们在村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抱成一团,群策群力,治山治水,改天换地。他们没有分田到户,但他们也成功了!
在这里,让我更加理解了习主席“不忘初心”的教导,对于当下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多么的重要!
这次浆水之行,对我个人来说,还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还收获了两个特别的惊喜。
一个惊喜是在这里我真的找到了自己的根。那是在安庄等待吃民居大锅饭时,村支书得知我是抗大后代,还曾被老乡收养过,问我有什么要打听的?我随手在一张纸上写下了母亲的名字和她曾受抗大委派到邢台完全小学当校长的时间,抱着一线希望交给了他。没有想到第二天就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原来巧合的是,2016年抗大陈列馆宣传科科长赵文超到济南军休所采访抗大老人(原山西省军区司令)童国贵时,他的夫人王明之提到当年她在邢台完全小学上过学,当时的校长就是抗大总校派来的,名叫赵漪。这就是我的妈妈呀!得到这一证实后,我太激动了!苏北名誉馆长很快把王明之的大女儿在北京的地址电话找到了告诉给我。我回到北京后立刻和她联系上了,从她那里得知老人虽已96岁,仍身体硬朗,思维清晰。我的妈妈如果还活着也该是这个年龄了。我对她说了打算去济南看望老人家的愿望,她很高兴,表示欢迎。
另一个惊喜是我在这里度过了此生最难忘、最幸福的一次生日。我们到达浆水的第三天恰是我72岁生日,又逢本命年。校友们知道后和苏北馆长以及抗大陈列馆的工作人员临时为我组织了一场盛大而欢乐的生日晚会。晚餐时,宾馆的厨师专门为我做了一个寿比南山大拼盘。盘中两座高山是用拔丝馒头垒成的,两山之间插着一个粉色大寿字,是由澄面和食盐做成的,大寿字由一座小山托起,小山上雕刻了一行秀气的字“寿比南山”。如此精致而巧妙,太令人感动了!我知道这是老区人民对抗大后代表达的深情厚意!我们互相祝酒、合影,享用美餐。
甜蜜的事情还不止于此,晚餐后是晚会,当苏北馆长领我走进会场,校友们欢呼声起,彩色纸屑从头顶上方缤纷落下,洒满全身。接着陈列馆的姑娘们端上一只大蛋糕,上书“祝丁老师生日快乐”。在大家“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中,我许愿、吹熄蜡烛、切蛋糕。然后校友们表演节目,我和老伴跳了一段交谊舞。最后在刘航校友的带领下,大家跳起了郭庄。一圈又一圈,欢快的不愿停下。我一直强忍着感动的泪水,我实在是太幸运了!我的爸爸和妈妈在他们17岁到23岁,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就是在这里度过的。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相聚在这里,相识、相恋,携手学习、工作、战斗。75年后,我和哈军工的校友们,为了传承抗大精神,追寻着父辈的足迹,也来到了这里。在这里的短短5天中又恰逢我72岁生日,因此有幸得到了这么多朋友的祝福!这样的机缘巧合,人生能遇几回?真是可遇而不可求!感谢校友们!感谢浆水!我觉得此刻爸爸妈妈就在这里,正微笑地看着我们。
在要离开时,苏北馆长邀请我们在丰收时节再来浆水。我对他说:浆水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一定会再来!
哈军工北京校友 丁宇红
2018.04.28
友情链接:
国防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
北京校友会
)
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