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校友会
新闻动态
难忘哈军工
哈军工精神研究
母校信息
诗书影画
合唱团
新闻动态
校友会新闻
校友会活动
联系我们
电话:010-82851088
邮箱:bj@hjg.org.cn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校友会新闻
张最良校友生平
来源:本站
发布者:hjgbj
日期:2019-06-12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专业技术3级、文职2级退休干部,原军事科学院军事运筹分析研究所研究员张最良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6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张最良,男,1935年2月出生于上海市,1953年8月参加革命,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荣获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政治部颁发“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证书、1987年沈阳军区战役模型课题组获军事科学院集体三等功、1991年被评为建党70周年军事科学院优秀党员、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荣获军事科学院优秀导师奖、1998年军事科学院军事科研重大贡献奖,荣立个人三等功、1998年、2003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曾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军事科研二等奖1次,优秀奖2次、解放军图书优秀奖1次、提名奖1次。2000年6月由军事科学院批准退休。
张最良同志思想先进,18岁就投身革命,1953年8月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学员,1959年8月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5系教员,1964年4月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5系教学组长,1970年4月任七机部二院26所研究人员,1976年8月国防科技大学三系教员、讲师、副教授,1981年9月任军事科学院运筹所副总工作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在军事科学院工作期间,着眼军队建设备战需求,跟踪外军进展,立足院内科研,积极争取总部机关、军区支持,按宋院长等老一辈军事家要求和科学家钱学森、许国志先生的指导,他始终对工作兢兢业业,圆满完成组织交付的各种任务。他秉持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恪守入党誓言,不畏艰难,勤奋工作,不怕牺牲,为国家和军队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张最良同志是我国军事运筹学学科的泰斗和开创者之一,为我国军事运筹学学科创立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所撰写的军事运筹学理论专著是我国这一领域的经典著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提倡,建议并筹划了我军首个联合作战实验室的建设,开启了我军作战实验的新历程。
张最良同志是我军国防系统分析专业组和装备体系专业组的创立者和引路者,也是国防系统分析基础理论和装备体系技术的奠基人,开拓者和实践者。他在我军率先开展战争实验研究,为全军各军种武器装备体系研究顶尖力量论证和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直接推动了全军“1+5”体系实验室群的建设和发展,为我军装备体系化发展、联合化建设、实战化运用做出了卓越贡献。他首次把钱学森同志系统工程思想成功运用于国防和装备建设论证,指导建立了国防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体系,指导综合集成方法的建立和复杂系统综合集成研讨厅的论证与建设。他创造性地提出了装备系统工程技术体系,为构建武器装备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
张最良同志在4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为军事运筹学学科建设、高层次军事运筹学人才培养的博士、硕士学科学建设、军事运筹学理论方法在装备规划、战略战役决策论证以及作战对抗推演等方面建设和发展奉献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他坚决服从党的命令,执行党的决议,以党的事业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始终保持良好的学风,认真学习党的系列理论和重要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党性修养。
张最良同志为人正直,襟怀坦荡,严于律己,平易近人,关爱同志,廉洁奉公,厉行节约,秉公用权,对家属子女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了艰苦朴素的革命本色。
退休后,张最良同志一如既往关注国家和军队建设,活跃在军事运筹学等领域学术研究的最前沿。他特别关注军事运筹学在高层次战略决策和联合作战上的应用,发表了专著《军事运筹方法》首次系统阐述了战略运筹方法的研究对象,知识体系和支撑技术应用。他还关心干休所建设,支持干休所工作。他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坚持学习,以多种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对老干部的关心照顾。患病期间,他积极配合治疗,勇于同病魔抗争,体现了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张最良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共产主义事业和军队建设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质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张最良校友一路走好!
友情链接:
国防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
北京校友会
)
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