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校友会
新闻动态
难忘哈军工
哈军工精神研究
母校信息
诗书影画
合唱团
新闻动态
校友会新闻
校友会活动
联系我们
电话:010-82851088
邮箱:bj@hjg.org.cn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校友会新闻
民族复兴一路有我
来源:本站
发布者:哈尔滨工程大学宣
日期:2019-07-24
编者按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建校66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倡导培育的“哈军工精神”,以祖国需要、国防需求、人民满意为价值追求,创造出骄人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批“三海一核”领域的领军人才。本期的“百字言初心”主角,是《工学周报》记者跨越1400公里,用时12小时,采访的12位北京校友会校友。他们围绕新时代强国路上“我从哪里来,将向何处去”的思考,讲初心,谈使命,展现出一颗颗可贵的许党报国忠诚之心,为民谋福的赤子之心,坚守信仰的守望之心,对蔚蓝大海的爱恋之心……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
—哈军工教员,计算机、信息系统工程专家 柳克俊
柳克俊,主持研制新中国第一台电子数字式鱼雷指挥仪系统,我国首台完全国产化的半导体军用电子计算机,率先开创电子计算机在海军中的应用和推广。1956年,23岁的柳克俊到哈军工海军工程系304教研室,负责鱼雷设计指挥专业。后从事系统工程研究,创导信息系统工程研究,为我国军队指挥自动化建设、信息系统工程研究作出了贡献。
86岁的柳克俊仍坚守初心,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与气魄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幸福贡献才智,柳克俊说:“为祖国强大、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是我一生的奋斗目标。”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哈军工第1期学员、教员 俞仲华
年近90高龄的俞仲华,奔赴过朝鲜战场、亲历战争的残酷;参与过哈军工的筹建、目睹哈军工为祖国而生的过程,“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俞仲华始终不变的初心。既是哈军工精神的传承者,也是哈军工精神源起的一代,哈军工人“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精神追求”伴随着俞仲华一生。
“将自己交给党,交给国家,时刻准备为国防事业而献身”
——哈军工第9期学员 常福文
1961年,常福文跨入哈军工大门,立志做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将自己交给党,交给国家,时刻准备为国防事业而献身”。毕业后,常福文选择了祖国最需要的船舶研发与制造行业,参加过多型潜艇、水面舰艇的建造,担任多艘舰船的主任设计师、副总师,见证了国家的舰船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常福文说,将自己交给党和国家,是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我无怨无悔。
“不忘报国初心,永葆军人本色”
——哈军工第4期学员 尚法尊
尚法尊,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曾在哈军工、国防科技大学和二炮任职。退休后,志愿做哈军工精神的传承者、传播者,从事哈军工校友会工作30年,不忘报国初心,永葆军人本色,将哈军工精神发扬光大,影响一代代青年人。建国70年,尚法尊党龄70年,与祖国休戚与共的70年,尚法尊听党的话、跟党走,时刻准备着为党和国家奉献一切。尚法尊说,报国便是他永不言弃的初心。
“走到哪儿都是军工人”
——哈军工第10期学员 羡永宽
1962年,羡永宽考入哈军工空军工程系,学习4年、工作30余年,老师们对待教学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科研孜孜以求的精神,以及哈军工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他受益一生。“哈军工精神伴随我走遍祖国南北,工作上经历若干次变化,我都能够胜任。从老师手中接过哈军工精神的接力棒,走到哪儿我都是军工人。” 羡永宽怀着一颗做好军工人的初心,践行着“走到哪儿都是军工人”的誓言。
“做一粒会发光的金子”
——
哈军工第6期学员 李慧芬
1960年由清华大学选调哈军工继续学习,曾任天津市委常委、副市长,中国联通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会长。留校期间做过教员、受文革影响当过工人,无论身在何方,无论磨难几何,她始终以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对待身边人、身边事,以纯净之心踏实做好每件事,勤奋努力、爱岗敬业,不负党多年的教育和培养。“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李慧芬多年坚持初心,以“做一粒会发光的金子”为信念,一路奋斗。
“以实业报国之心振兴国家”
——85613校友、和君资本投资公司合伙人 王旻
王旻,85级校友,亲眼目睹改革开放的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希望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毕业时,王旻放弃稳定的工作,选择自主创业,在计算机、通信领域拼搏奋斗,“实业报国”是王旻不变的信仰,公司的起落、人生的沉浮都无法改变他的初心。2018年,在王旻与其他伙伴的共同努力下,一项通过计算机控制磁悬浮轴承,进行物理储能、ORC低温余热发电的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王旻做的事更大了,唯一不变的还是那颗“实业报国”的初心。
“挑战自我,勇攀高峰”
——85412校友、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合伙人 雷悦
雷悦,85级校友,“人生充满挑战,要以勇敢的心去面对”,雷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中船重工707所参与自动航行系统设计工作,在美国惠普公司做过技术研发,如今的雷悦,又在迎接人生中新的挑战。母校的老一辈科学家科研攻关逆水行舟、披荆斩棘的勇气,遇到困难百折不回、迎难而上的斗志给雷悦无限的力量,让他在人生征途中面对挑战豪无惧色,勇攀高峰。
“以不变求万变”
——85421校友、中船重工集团724所副所长 任广富
任广富,85级校友,考入母校正值国家改革开放初期,受时代的影响,“融入改革开放大潮,做一名工程师,为实业兴国贡献力量”是任广富理想。毕业后,任广富在中船重工集团工作,无论岗位如何变化,理想从未改变,这是他一生努力的方向。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当遇到困难,任广富总会静下心来听听“军号声”,“军号声”总会将他带回梦想起始的地方,初心不变、梦还在……
“竭尽所能,向上飞翔”
——85431校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代兵
代兵,85级校友,在航天一院从事航天器领域技术研发工作,参与研制多型运载火箭、航天器、发射器。刚参加工作,代兵参与研发火箭原料储箱的设计工作,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奋战,代兵与同事相互配合,将数控焊接程序设计出来,并一次运行成功。“不愧是哈军工传人,小伙子好好干”领导们对代兵的赞许,让他至今记忆犹新,“不能给哈军工丢脸,竭尽所能,向上飞翔”是他唯一的选择。
“为船、为海、为国防,是我人生中最正确的选择”
——85431校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柯王俊
柯王俊,85级校友,毕业30年,始终从事武器装备的研究工作。他说:“中国近代史上来自海上的屈辱,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难以忘却的耻辱。今天,我们秉承着哈军工之精神,就是要牢记着初心和使命,心无旁骛地致力于装备建设,努力研制一流的装备,支撑建设一流的海军,使我们国家在广阔的海洋上日益强大。”
“为祖国建设强大海军奋斗一生”
——85411校友、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 吴晓红
吴晓红,85级校友,在母校7年的学习时光,哈军工精神深植于心。毕业30年间,以严谨求实的作风、一丝不苟的态度从事船舶工业系统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服务于国防事业,为祖国建设强大的海军不懈奋斗。吴晓红为从事这份崇高的事业而骄傲,更为她坚持的这份初心而感到光荣。面对从事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的年轻人,吴晓红在将知识与经验教授给他们的同时,也会将这颗“为祖国建设强大海军奋斗一生”的初心传承下去。
【后记】一个个初心的故事,一段段真挚的情感,无论是哈军工老一辈领导、专家,还是新时代的后继者,他们为国为民矢志奋斗,他们传承哈军工精神初心不变。时光流逝,岁月变迁,在新时代强国路上,代代哈军工人接续奋斗,不负年华、不负时代,敢想敢做,一往无前。
两年后,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她的百岁华诞,哈尔滨工程大学也将迎来68岁生日。百年,一世纪正青春;母校,恰是风华正茂,代代哈军工人将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初心不改,阔步向前。
【记者】赵琳琳
【制片】刘涛
【设计】侯万龙
友情链接:
国防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
北京校友会
)
西北工业大学